建站频道
    当前位置: 中国美术家网 >> 艺术评论 >> 会员评论 >> 综合评论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一九五五年面试王玉珏回忆

        作者:柳礼桂2012-09-28 17:13:01 来源:网络
        一九五五年面试王玉珏回忆

        我在美术学院工作直到退休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一些人和事却仍在我头脑里放映。记得最深的是1955年附中第二届招生。面试时对王玉珏的印象。


          1953年,中南美专成立并开学后,根据传统观念和经验:艺术人才应从小选拔有天赋的孩子培养,可以提高大学招生的水平。所以1953年就已经开始筹备办附中的工作,预订文化课教师,选拔专业教师,我被调派到附中任秘书。当时最重要的是招生,以前没有办过中学美术教育,所以派出工作人员到中南各省调查和宣传,重点到美术发展较好的地区,如桂林、广州、汕头。拜访中学美术教师,开座谈会,开一些小型展览,宣传我们办学方针,招生办法等等,请他们介绍和推荐爱好美术和有美术天分的学生来报考。由于这些工作,保证了我们第一届招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。记得各地招生组人员回来,拿出学生的速写和一些构图作品,真是很好,大家就像捡到了宝一样的快乐和兴奋!


          1955年我参加了武汉考区的招生工作,除了文化课和专业考试过关之后,还要面试。这是学习苏联的经验,老师学生都是第一次採用。老师要事先阅读考生的表格和考试成绩,准备要进一步了解的一些情况,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。学美术是很重视视觉和感觉的,直面对象,一问一答,几个老师的观察一综合,可大体了解考生的思想、性格、爱好等素质情况。这是决定是否录取的一道重要关口。武汉考区的主考官是附中副校长


          张信让和陈少丰老师,其次有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业务高才生韩宝琳等。其他人记不清了,一排五六位老师坐在考台后面,其实这些老师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,可就陈老师的大个子是河南佬,一口河南话,说起话来还慢慢的,他皮肤黝黑,显得苍老,考生见了免不得有些怯场,其实他是个很和蔼而幽默的人。当我们叫到王玉珏时,一个笑容可掬,红润健康的女孩子很快地走进来站在我们面前,毫无拘谨之态,主考官问了一些家庭情况后,就问他为什么考美术附中,她直白是美术老师要她来考的。问她知道那些画家,她就一边回忆如“开国大典”的画家董希文,还有苏联画报(当时国内唯一的彩色报刊,而且很便宜)上看到过的列宾、苏里可夫等等讲了不少,问她平时还喜欢些什么?她很高兴的回答:喜欢唱歌、跳舞、朗诵诗、演戏等等,陈老师提出了,你能为我们朗诵一首诗好吗?她想了一下,就大大方方朗诵了一首中学课本上的新诗何其芳的《生活是多么广阔》。这首诗是颂扬青少年憧憬的诗,想想在广阔生活的海洋里,快乐的唱歌、跳舞、演戏、快乐的在农村、矿山、工厂……工作,“要在平凡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,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,以心发现心!她神情并茂的朗诵,好像每句诗都成了她内心的追求,我们静静的听着,深受感动,接着又要求她表演一个舞蹈,没有伴奏,她表演了几个朝鲜舞的基本动作,也是有姿有态,陈老师悄悄的对我说:这妞中啊!她面试时间已经超出一般规定,可她那纯真、开朗、活泼的形象已在我脑子铭刻下来,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,报名时她原叫王淑贞,而第一届一位女生与她同名同姓,问她是否愿意改个名字,她答应了,入校后改名为王玉珏。


          她入校之后,我也离开附中,考上北京人民大学研究班,两年后毕业回来,在马列教研组教学。正赶上反右运动,闹了一年,到1958年暑假迁校广州,又是大跃进,公社化运动,还要各学校自给自足,要我们制定生产自给计划。计划也没完成,又组织全院师生去参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,全院除留下少量管理人员看校之外,全部混合编成四个大队,不分系和年级,分别到番禺、肇庆、新会、揭阳。我和梁世雄老师负责带揭阳大队,是最远的一队,下乡一是参加劳动,要达到下乡三分之一时数,二是参加公社化、大跃进宣传,编画村史,队史,家史,在村里当街口的路口墙面,画满了壁画,当时的劳动很重,如深翻改土,全靠手工锄头挖,到田里收割,还经常打着赤脚翻山越岭到梯田上去收割,运来回。开始放开肚皮吃干饭,没过些时就只有红薯了,在过些时只有红薯粥了。有的老师学生吃了反酸,闹胃病,吃不饱,一直到1959年元月我们才回学校。


          我再见到王玉珏时是1959年夏,在庆祝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的露天师生晚会上。看到她参加演出的《白桦林》、《快乐的啰嗦》,她还参加演出了话剧《抓壮丁》,饰演一个地主太太。这时她已经是学院五年制国画系一年级的学生了。对姊妹艺术的水平也更为提高了。


          她在学院担任学生会主席,又是团委委员,我了个理论教学之外,也兼任政治辅导员和团委工作,接触她的机会多些。应当说,从1959到1961年这两年多,师生的日子都很艰难。无论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压力都很大。例如刚从大跃进回来,大家对农村实际很了解,大跃进公社化造成的浪费和破坏是很大的,我们回到学校,定量的口粮都减了,已经吃不饱了,可五九年庐山会议反右倾,明明是左倾闹得,为什么又反右倾,又要大家鼓劲干,另师生一头雾水,与实际相背而行,实在想不通了,又要大家向党交心,可交了之后,又找出一些说了真心话的老师学生出来大批判,批了之后没多久又来甄别平反,搞到六零年冬,农村没饭吃了,学生有些也水肿了,只好生产自救,种玉米、花生、红豆、南瓜,办农场养猪养鸡,挖鱼塘,办疗养院。在专业教学上从1959年乡下回来,胡一川就作出了正确总结,强调美术学院是要培养高级美术人才,强调提高与普及的辩证关系,要恢复正常的教学,可是不断的政治运动折腾,课堂教学难以坚持,1960年又分头下到湛江、茂名、南海,包括海军,领导头脑算清醒,一直狠抓艺术创作,一边劳动,一边创作,所以在六零年冬仍出了一些好作品。在以上这样的历史环境中,承担着学生会,团委工作的学生干部,工作是很艰巨的,他们既要把学生的文娱生活搞活,使大家精神生活丰富些,又要帮助和关心同学,共同度过困难,王玉珏总是以她那善良快乐火热的心认真的做工作,从不泄气,她像粘合剂一样,把同学团结在她周围。


          我更惊奇的是在那政治运动压倒一切,劳动份量极重,她兼任了那么多学生社会活动,而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。她选的专业是中国画系人物科,工笔彩墨是主要科目,要临摹很多古代名画和练习写生,都是要一笔笔一丝不苟画在宣纸上,稍一分心,出一笔差错,整张画就废了,这种学习是要练到手脑一致,达到随心所欲的基本功。而创作课除了表现的技巧基本功后,还要有对各种社会生活的体验,形象思维联想等等创作的综合能力,这是学生提高的一道难关。1961年下达高教六十条,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高了,如外语、体育、课后阅读等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。起早摸黑,外语要念,课外文学名著、史论参考要读,专业要练,怎能不争分夺秒呢!在吃不包饭的情况下,王玉珏却临时完了(宋人白描)《八十七神仙卷》这是很多学生做不到的。而我在课室习作和各种展览看到王玉珏的成绩都是很优秀的,如一年级的《花鸟写生》就被学校收藏。(注一)1961年创作的《幸福晚年》,1962年创作《社员阿娣》(注二)1963年创作《山村医生》和毕业创作《农场新兵》(注三),这些作品有的被学校和中国美术馆收藏,在校内校外多次展出,特别是1963年全院师生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,受到广泛赞扬和肯定。中国画还被挑选了38幅由中央文委派谭雪生等到东欧展出,其中有王玉珏的两幅(注四)。王玉珏的优秀成绩除了她的天赋爱好和勤奋之外,就是她热爱生活,有一颗善良平和的心,她从不计较名利毁誉,总是心态坦然在平凡的生活中,不论在农村、农场、工厂或学校,她都能在平凡的事物中,发现真善美,并把它变成自己的创作,献给社会。就如面试时她朗诵的诗句“要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,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,以心发现心。”


          回顾这些历史和人物,常使我感到自豪,历史将继续证明办学方针的正确,虽然尚存在许多问题,我只记忆了王玉珏一人,可附中毕业并升到了学院绝大多数是很优秀的。1963年学院学生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出,使广州美术学院名声鹊起。也证明当时讲师团结一致辅导学生,特别是年轻教师,不论专业课或文化课教师都承担辅导员。以身作责,与学生关系就如兄弟姐妹,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,使学生们小小离开家仍能健康成长。1963年和1964年连续两个最高批示,全盘否定美术学院,使师生遭到极大的伤害和破坏,为吸取历史的教训,我曾建议学校以“真善美”为校训,我希望艺术家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,用你们创作的美去净化社会和人们的心!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!


          附: 注一《花鸟写生》为广州美术学院留校藏品集第41页


          注二《社员阿娣》同上第77页


          注三《农场新兵》同上第96页


          注四《幸福晚年》和《山村医生》两幅参加63年中央文委选拔的我院38幅中国画中之两幅。


          柳礼桂于2009年6月15日


      名人堂
        艺术展览
        •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
        • 服务QQ:529512899电子邮箱:fuwu@meishujia.cnbeijing@meishujia.cn
        Processed in 0.076(s)   11 queries